绿茵跃三湘 文旅热潮涌湖湘
当长沙贺龙体育中心的欢呼声与张家界峰林的鸟鸣共振,当湘超联赛的绿茵场与洞庭湖的湿地赛道相连,三湘大地正上演着一场 “体育 + 文旅” 的深度融合大戏。2025 年 9 月 7 日晚,湖南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揭幕战门票开票仅 1 分钟就宣告售罄,而赛事期间长沙五星级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 62% 的数字,正是 “绿茵燃三湘,文旅涌热潮” 的生动注脚。从武陵源的马拉松赛道到环洞庭湖的自行车轨迹,从非遗工坊的传统技艺到红色景区的精神传承,湖南正以创新姿态书写着生态与文化共兴的新篇章。
米兰体育,米兰·体育官方网站,ac米兰体育,米兰体育官网,米兰官网登录入口绿茵为媒:从赛场到山水的联动密码
足球赛场成为文旅融合的新起点。在湘超联赛的赛场外围,“非遗超好玩” 展区里,常德 “河街听香” 非遗香品与长沙湘绣双面绣相映成趣,让观众在为球队呐喊之余,指尖轻触湖湘文化的温度。这种 “观赛 + 体验” 的模式并非个例,赛事组委会精心设计的 “湘超,超好玩” 文旅主题线路,串联起长沙 “红色与人文” 之旅、衡阳 “古今风华” 一日游等 14 条特色线路,凭球票即可享受景区门票折扣、住宿优惠等福利,将 90 分钟的赛事激情延伸为跨市州的文旅体验。
张家界的实践则展现了山水与运动的完美交响。2025 年武陵源马拉松赛事中,参赛者从吴家峪门票站出发,穿越百丈峡峰林峡谷,将 “奇峰三千” 化作动态观景长廊。更具巧思的是,赛事将土家织锦非遗展演融入补给站,全马前三名获得的织锦 “福” 字奖章,成为可带走的文化记忆。这种创新让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,更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,参赛者凭参赛凭证可免票进入核心景区的政策,进一步延长了旅游消费链条。

政策为纲:全域融合的制度创新
湖南文旅热潮的背后,是系统性政策设计的支撑。《打造万亿产业,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若干措施》明确提出构建 “体育 + 文旅 + 消费” 深度融合体系,通过财政资金引导、文旅消费券发放等组合拳,推动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。在这一政策气候下,环洞庭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应运而生,赛事期间周边景区游客接待量增长 60%,验证了 “以赛促游” 模式的经济效能。
政策创新更体现在细节设计中。湘超联赛规程中 “每队必须保证同时上场的中学生球员不少于 3 人” 的规定,既为青少年球员提供了实战平台,又通过 “亲子研学观赛之旅” 带动家庭游客群体。桑植县则将红色基因注入体育赛事,第二届芭茅溪徒步健走邀请赛沿贺龙元帅革命足迹设置路线,终点设在芭茅溪盐税局,让 1000 多名参赛者在运动中触摸历史温度。这种 “体育 + 红色” 模式成效显著,2024 年桑植县接待游客 365.12 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 44.19 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 8%、10%。
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是湖南文旅发展的重要课题。全省 130 多个国有林场探索转型之路,新化县大熊山国有林场从传统木材生产转向森林康养、生态文化体验,依托蚩尤文化传说开发的民俗活动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洞庭湖湿地推出的 “湿地生态科普 + 渔家文化体验” 项目,更让生态保护成为可体验、可消费的旅游产品,这种发展理念正推动湖南形成 “四区一带” 生态旅游格局。
文化为魂:传统与现代的共舞
非遗活化成为文旅融合的点睛之笔。在湘超赛场的 “非遗超好玩” 空间,郴州 “山侠水仙” IP 文创与栖凤渡鱼粉等非遗产品,让观众在观赛间隙感受舌尖与指尖的双重魅力。这种展示并非孤立存在,湖南省正通过 “湖南非遗出海商品交易会” 等平台,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,湘绣、醴陵釉下五彩瓷等非遗项目通过 “线上 + 线下” 直播走向更广阔市场,单次直播观看人次突破 6000。
夜间经济与文化体验的融合更添活力。湖南博物院推出的 “湘超之夜” 特别活动,通过延时开放让观众在赛后继续沉浸文化之旅;怀化非遗展示活动中,30 台跳蚤集市车辆与夜间流动展演点亮城市夜空,杂技《军魂》与梅山武术《剑侠》的精彩演出,让文旅消费从日间延伸至夜晚。这种全时段、多场景的体验设计,让文化不再局限于景区展馆,而是融入城市肌理,成为可感知的生活方式。
从湘超联赛的呐喊到武陵源的脚步声,从非遗工坊的巧思到红色赛道的记忆,湖南文旅热潮正呈现多维度爆发态势。2024 年全省生态旅游接待游客 2.96 亿人次,综合收入 1761.04 亿元的数据,印证了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的深刻内涵。当体育赛事成为文化传播的纽带,当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,三湘大地正在书写文旅融合的新答卷,让每一片绿茵都生长着希望,每一次出发都遇见诗与远方。
发表评论